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创新:浙江辑里湖丝“复活记”******
中新网湖州1月11日电(施紫楠 姚玲利)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一间木屋内,年过七旬的顾明琪坐在老式木质缫丝车前,有节奏地踩踏踏板,放置在盆里的蚕丝被缓缓拉出。
“温度调至90摄氏度开始煮茧,用稻草芯粘起蚕丝,先绕再钩,再绕到丝车上,按照车的惯性拿脚踏着,可以拉到1400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对缫丝技艺如数家珍。
在顾明琪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蚕抽丝。8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学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一坐就是大半天,后来更是经常花上一整夜钻研一个细节,直至熟悉掌握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
作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湖州丝绸市镇的形成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辑里湖丝因产于辑里村而得名,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一根湖丝能穿起8枚铜钱。
明朝中期,“辑里丝”被指定为皇帝龙袍用料,从此声名鹊起;1851年,“辑里丝”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一举夺得金、银大奖,更让“辑里湖丝甲天下”的美誉闻名国际。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缫丝技术的发展,大批手工技艺被埋没甚至遗失。为了更好保留缫丝传统技艺,顾明琪“抢救”下要被丢弃的老缫丝车,如今仍使用它制作湖丝。
“我们这一代不保留的话,就没人保留了。不光是我学,我还让儿子、儿媳妇和孙子都学。”2014年,顾明琪还对《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进行编纂,到多地进行考察、调研,收集大量图片和历史资料,共计5万余字。
让顾明琪感到欣慰的是,湖州各方也在努力传承这项非遗文化,如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蚕桑主题系列研学体验,开设蚕丝绸文化科学研究,聘请非遗传承人担当学生选修课和劳动实践课校外导师等。
时间的齿轮不断向前,丝绸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如今,非遗不仅“活”了起来,更“亮”了起来。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创新应用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虎早就带领团队开始尝试辑里湖丝的创新。由于蚕丝光学性能较好,他们提取出蚕丝蛋白制成存储硬盘。
“蚕丝制成的硬盘不但可以在很高密度下储存数字信息,还可以和血液DNA(脱氧核糖核酸)药物、抗生素、疫苗很好地兼容在一起。”陶虎介绍,这款蚕丝硬盘也成为一款生命信息和数字信息可同步存储的硬盘。
一根蚕丝链接大千世界,一根蚕丝将科技引向未来。当下,陶虎团队正在做视觉恢复探索,利用蚕丝天然抗菌、可降解的优势,首创蚕丝脑机接口,从而降低大脑损伤,且排异反应小。
“镶嵌在头上,像小犄角一样。我们用外面的传感器获取这些图像,通过脑接口绕过视觉系统,目前已在大动物和癫痫病人身上做了试验。”陶虎说。
传统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闪现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所言,“曾经蚕丝制作的绢本,记载文明的历史;如今蚕丝制成硬盘,实现了技术的永生。”(完)
香港国际机场去年客运量按年回升逾3倍****** 中新社香港1月16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16日公布,香港国际机场去年客运量共570万人次,按年回升逾3倍。 去年,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按年上升318.4%。货运量及飞机起降量合共为420万公吨及138700架次,分别下跌16.4%及4.2%。 机管局行政总裁林天福表示,由于疫情影响持续,香港国际机场去年经历充满挑战的一年。然而,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下半年放宽旅游限制及入境旅客检疫要求,机场终于迎来曙光。去年最后一季,机场客运量开始回升。踏入2023年,随着与内地首阶段“通关”,机管局深信机场旅客量将会继续恢复。 林天福表示,在疫情下,机管局仍致力提升机场设施,为航空交通复苏作好准备。过去一年,第三跑道正式投入运作,标志着三跑道系统项目的重要里程。天际走廊于去年11月启用,这条全长200米的行人天桥连接一号客运大楼与T1卫星客运廊,带来全新便捷体验。 他也提到,机管局还在整个离境过程应用人面识别技术。尊贵购物区及登机闸口范围已完成翻新,为旅客提供更多设施,感觉耳目一新。 另外,去年12月,机场客运量达1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跃升938.7%。飞机起降量同比增加8.7%至15770架次,货运量则较去年同月下跌26.4%至351000公吨。 机管局表示,受香港居民及访港旅客人数上升带动,客运量于去年12月增长,往来东南亚及日本的旅客量升幅最为显著。 机管局也表示,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上全球供应链受阻,货运量继续受到影响。进口及出口货运量分别较去年同月减少33%及26%。月内,往来东南亚、北美及欧洲的货运量录得相近明显降幅。(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快盈官网地图 |